时间: 2024-11-04 13:09:10 | 作者: 加热蒸发皿
作为一种发展的潜在能力巨大、对传统产业可能带来颠覆性变革的新兴技术,当前逐步成为全世界技术竞争的关键之一,正在对全球经济社会产生深远影响,成为激发经济稳步的增长活力和推动高水平发展的新动能。
“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,和制造业的深层次地融合将极大促进重点行业智能升级,高水平赋能工业制造体系,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,为制造强国、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。”全国人大代表、万华化学董事长廖增太表示。
《华夏时报》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,今年两会,廖增太带来了加快与化工深层次地融合,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建议。除此以外还有三份建议,分别是加快推进人造板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、加快推进高端医疗器械原材料国产化、加快推进高质量住宅与超低能耗建筑建设。
化工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产业,为推动和AI进行深层次地融合,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,廖增太建议:多方协同合作,形成国家级化工行业通用数据集;提供政策性支持,鼓励AI在化工行业典型应用场景先行先试;建立完善的AI人才培养战略和引进政策,强化AI人才体系建设。
化工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突出。化工品作为最重要的原材料之一,广泛应用于各产业领域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显示,依据工业部门细分化工品市场,建筑是化工品最大的终端应用领域,电子、家用、农业、纸质包装、汽车、医疗、能源等均是主要应用领域。
化工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,同样需要人工智能赋能。而人工智能与化工行业的深度融合高度依赖行业数据集的建设。
但是行业数据集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。廖增太告诉《华夏时报》,“目前各类基础数据(如物性库)不足、专业文献及实验过程数据量庞大、数据收集整理和标注工作量巨大、行业数据标准缺乏,同时还涉及商业机密和数据安全等问题,难以形成行业通用数据集。”
《华夏时报》记者注意到,化工行业门类繁多,上下游细分市场众多,导致供应链十分庞杂。而不同化工产品差异较大,各子行业之间商业模式也不尽相同,也加大了化工行业数据形成合力的难度。
为解决化学行业通用数据集难以形成问题,廖增太建议,政府牵头组织相关部门、高校、化工行业协会、数据标准组织,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化工行业数据标准,组织收集化工行业通用基础数据,并进行专业数据标注,形成国家级化工行业通用数据集,为行业基础大模型训练及智能化建设提供数据基础。
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,对数字经济作了多次重点提及。报告指出,要深入推进创新发展。制定支持高质量发展政策,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、产业数字化,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。深化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,开展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,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。
记者注意到,目前人工智能在化工领域的应用,已经有所体现。谷歌DeepMind成功预测出220万种晶体结构;微软MatterGen可根据化学组成、对称性等各种约束条件生成定制化材料结构。“AI在材料设计和筛选方面表现出巨大潜力,必将给材料行业带来颠覆性的变革。”廖增太指出。
据此,廖增太建议,国家层面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编制指导性的规划意见,尤其是在化工材料分子发现、分子逆向合成、材料大模型、工业设备故障预警、生产工艺优化等化工制造业场景。鼓励AI技术在化工行业的广泛应用,助力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。
化工行业和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,但是人才缺乏是当下普遍面临的问题。
廖增太表示,“化工人工智能领域是一个复杂的交叉学科,涉及量子化学、物理、数学、药学、化学、控制、机械工程等多个领域。一方面,行业缺乏熟练掌握跨学科知识的人才,制约了人工智能技术的综合应用。另一方面,行业竞争激烈导致企业难以留住人工智能高端人才。”
针对人才缺乏的现状,廖增太建议,在国家层面制定人工智能人才教育培训战略规划,完善人工智能领域高端人才的引进和留用政策,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职业发展空间。建立健全人才评价体系,充分考虑人工智能领域的特殊性,对人才成果进行科学公正评价,尊重并保护人才创新权益。